新闻中心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

2022-03-17      访问:0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农”问题事关现代化的全局,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农村是关键,农民是主体。乡村发展要靠农业支撑,产业发展要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当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  

1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也已经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升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入。但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还很大。新时期要着力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3个方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发展动能,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强大内生力量。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讨 

2.1 坚持走产业融合之路,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在稳定现有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有条件的地方,可挖掘地方资源,适当发展休闲旅游业,以农业为基础,以观光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游客为目标,因地制宜,抢抓机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2 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提升经济发展质态 

项目是发展的驱动力。利用发展现代农业的项目,规范土地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土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延长产业链,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区的农业现代化步伐显著加快。 

2.3 坚持走精致宜居之路,打造美丽乡村环境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环境质量决定着群众生活质量。着力开展好乡村环境整治、绿化提升、特色创建等行动,推动乡村面貌大改善、生态大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大力整治道路、水体、庄台,全面管护。以产业理念实施乡村绿化行动,推动庄台、道路、河道绿化联网成片。 

2.4 坚持走“一村一品”之路,加快富民强村进程 

富民强村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积极探索符合村情实际的特色精品种植项目,以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加快增收。既要注意整体品牌形象的构建,形成集聚效应,也要注意单个项目和产品的品牌塑造,逐步开拓消费市场,加快富民强村进程。 

2.5 坚持走标本兼治之路,促進乡村文明和谐 

打造治理有效、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是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以增加群众“隐性财富”为重点,以自治和法治为保障,以重塑乡风文明为抓手,补足农村工作短板,全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农村文明和谐、长治久安。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3.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针对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各级政府应完善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激励政策,认真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三类职业农民。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家庭农场主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半农半读”农民中职学历教育、涉农专业大中专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形式,建立常态化的多元培育、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3.2 以培育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引领,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 

坚持产业兴农,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好绿色高效特色农业。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构筑好各类风险防火墙,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3 成立专业合作社或涉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联合农业、供销、农业科研等系统单位,在县市区组织规模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协会。前者成员出资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者乃行业协会组织,制订行业行为规范。农业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合作社将按照规模化种植需求,面向社会采取询价比价方式,组织农资集中采购,降低种植成本;组织农业企业对社员开展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烘干仓储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据合作社社员需求,购买或租赁农机设备,为社员提供服务;与金融机构联合合作,为社员扩大生产及加工销售提供金融服务;组织种田大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产品推广。农业科研院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技术服务,同时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等最新农业科技信息,承担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答疑解难等工作。 

3.4 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 

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兴业,科技富民,科技扶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科研院所具有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模式和新技术,拥有熟悉农业、农村、农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引领作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好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的“二传手”,当好专家科技服务的“助攻手”,当好农技传播提升农民素质的“主攻手”。 

3.5 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产业兴,则农民富,提高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两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协同发展,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划建并举,进一步加大“两区”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快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要加快“两区”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探索性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6 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 

坚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两条腿走路,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扶贫“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变“漫灌”为“滴灌”,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科学技术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以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通过项目资金投入、人才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乡村振兴,农民富裕,全面实现小康,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使命,发挥产业引领、示范作用,提高生产力,扩大影响力,带动产业提升,致富地方农民。因地制宜,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