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互联网+智慧养老”还需补足短板

2021-01-26      访问:0

近日,记者就“互联网+智慧养老”走进社区、养老机构、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调研后发现一个现象,一边是每个家庭对养老服务有较大需求,一边是各类养老机构吃不饱的现状。

互联网+智慧养老

这是“互联网+智慧养老”目前遇到的普遍问题。和传统养老相比,智慧养老借助信息技术极大拓展需求响应的范围,丰富了服务广度和深度。它化解了老年人面对的多样化养老风险,满足了老年人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它实现了服务从“点对点、包到包”到“包对点”的转变,使得供需匹配更精准及高效。它打破养老空间限制,填补了家庭养老功能。实现了养老服务从供给到需求的平台集成,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养老服务的质量监督。

但是也要看到,有的老人不能接受养老公寓的价格和生活方式,更多的老人还是更喜欢居家养老的习惯,但由于分散居住,以及一些老人又不擅长使用智能产品,自然增加了平台提供帮助的成本,而这部分成本要有一部分转嫁到老人们身上,这使得一些老人面对本可以方便的设施,却下不了决心一键求助,甚至因此耽误救援的最佳时间。

解决这些矛盾,还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出发,补足智慧养老面临的短板。

一是需要出台社区换房的优惠政策,鼓励“抱团养老”,解决居家养老护理照料人员付出成本过高的问题。所谓“抱团养老”,一是指一些志同道合的老人,比如同学、战友等走到一起,组成互助小组的形式,相互照料,出现问题或有意见分歧时可群策群力,讨论协商解决。二是同一城市的病友根据相似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走到一起相互帮助。这就需要一个社区内适当调房,或不同社区内换房,形成一定的规模居住群,提高社区养老的效率。

二是打消老年人智慧养老在经济上的担心。一些老人对养老服务价格预期主要受计划经济长期形成公共服务福利惯性,但养老服务价格如果严重扭曲,市场就无法得到成长。除了政府对老人相应的政策性补贴外,还要辅以长期强制护理保险。同时,也可以借鉴杭州等地让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做法,既解决了部分青年人的租房需求问题,又解决了老年人学习和精神交流问题,而且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是要打破传统医疗与养老的数据共享政策壁垒。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一系列的智慧养老服务项目都与医疗密切相关。只有实现养老数据与医疗数据的实时共享,智慧养老才能在医养结合上释放出巨大的优势。近期,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的通知》,这也是对医养结合的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