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7 访问:0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老年人口已超过20%,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40%。数字表明,上海老龄人口比例已超过全国平均值的两倍。
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明显。资料显示,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达到19.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鉴于我国的人口结构现状,依据家庭的力量对老人完全照料和护理困难较大,而机构养老粥少僧多的局面一时也难以改变。
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实现由政府规范管理、社会力量标准化参与的居家养老形式是解决养老的当务之急。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对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规范居家养老模式条件与要求,推动社会养老服务发展
居家养老既经济实惠,又不脱离老年人熟悉的环境、符合家庭传统习惯,因而在家中安享晚年是老年人理想的、首选的养老方式。采取9073养老模式是正确的,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是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主要有:一是照料家务。市民政局调查发现,在家务帮助方面,分别有58.6%的老人希望有人帮助做饭,许多老人一日三餐是难题,疾病之时更难应对。52.3%的老人希望有人帮助打扫居室卫生,51.6%的老人希望有人帮助洗衣。一些高龄老人对清洁钟点工、送餐、做饭也有很大的需求。二是保健服务。高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去医院看病的次数很多,有72.6%的老人希望就近得到医疗服务,还有25.7%的老人希望得到入户护理服务,希望有关方面能提供家庭病床、急诊联络、上门诊疗等服务。三是心理安抚。有相当数量的老人感到日常生活寂寞,特别是空巢老人,希望有人来串门聊天,与邻居结对照顾,社区干部上门看望。
从上述照料与护理方面的事情可以看到,居家养老的照料与护理除了需要时间与精力外,还需相当的条件与技能。不是雇个“小保姆”或凭一时志愿就可胜任。因此,政府在倡导兴办社区各种助老服务,鼓励人们志愿参与,建设社区老年文体活动场所等时,必须根据适宜老年人需求的特点,对条件与要求进行规范,责成社区等管理机构负责招收、培训、调配、管理。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进入老年人的生活之中,有规章可循、有明确标准要求、有适合参与队伍的社会化服务,是保证居家养老形式可以发展的基础。
二、培育专业的社会助老队伍,打造标准化的居家养老模式
现已开展了的为老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急等服务, “心灵慰藉”也开始有所探索。对一些特殊的、高龄独居老人安排助老员定期上门免费照料家务,建立了社区“老年日托中心”和社区老年文体活动场所等,这些实践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欢迎。但居家养老面对的既是老年人这样一个特定弱势群体,又存在家庭、受众、环境及服务人员等千差万别的情况。因此,要发展居家养老,则必须首先实现居家养老模式的标准化,服务队伍的职业化。据调查,现在助老人员的缺乏是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还有为数不少的护理人员没有得到职业培训。这样的局面如果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居家养老模式的效果,使之走向反面,而且还可给鱼目混珠、见利忘义的机构与个人可乘之机。具有专业技能又有爱心的社会助老队伍是实现家庭养老的关键。
三、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希望政府作为实事工程来抓,给以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尤其要注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如:建立由政府管理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信息服务网络,为老人提供准确的养老信息,让老人了解社会养老的行情,自主选择养老服务项目和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兴办服务于家庭养老的养老机构,在立项、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