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目前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1-03-22      访问:0

中国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贫苦老人、空巢、失独老人、残疾人和残疾老年人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巨大。城市快速的先进的发展引起了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因此与养老相关的问题也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智慧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智慧养老模式也面临着革新。然而,我国的智慧养老模式还停留在初级只能算刚起步。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也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信息统计和智能程度水平不高

前沿科技在智能设备上的发展以及应用才刚刚入门。在与老年人有关的信息数据处理、集成和应用方面,尚不可能充分收集、有效分析。

能够体现智能的养老产品种类也很少,比较常见的只有智能手机和手环,无法针对不同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供应;与此同时,开发落后与发展,养老产品很难与养老服务进行有效的联系,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产品所体现的“智能性”不足

产品的设计没有完全切合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大部分产品并没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场景和个人习惯。用品往往学习起来非常的复杂,老年人的操作很难应付其繁琐性。导致老年人最终产生抵触情绪放弃继续学习和使用,不仅没提供有效的便利,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国内养老产业还没由分散转为集约,养老服务利用的资源不够节约,高低端产品的两极化严重,管理模式不够科学,人员储备不够充足,服务效能太低;新兴的智慧养老模式还并未真正形成智慧合理的产业链,经营规模太小,永续发展的能力太弱。

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中国制定的与养老服务标准有关的法律文件并不多。已经发布的文件很多也只是提出了不够建设性的和有指导性的意见,通常仅有文字上面的表达,缺乏科学的解释和操作的标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性不强。

推进智慧养老发展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把敬老置于中心,是要提倡尊重和帮助长者的文化,并且能够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依托,提供足够充足的服务和管理,以回应不同阶层老人的实际需要,并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特别是使残疾和半残疾的老人能够享受晚年生活。

智慧养老需要建立在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统一的科学标准之上。同时,我们还要力求能够建立科学健全的监督机制和保障体系。建立智能养老服务监测评估制度,为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强质量评估监督,同时制定标准并全面实施。确保实施和增加智慧养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随着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才能让人们有理由相信智能养老服务将充分发挥其优势,满足老年人的双重需求,实现个性化养老服务。

扶持智慧产业并培养专业人才

民政部门需要定期收集各种关于老年人的资料,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综合处理,深入挖掘收集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为智能养老产业提供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的数据支持和解决方案。

民政等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应统一行动,将政府、医疗机构、服务提供者、个人和家庭等社会因素联系起来。通过典型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使社会资本可以更多的向养老行业涌流,大、中、小型企业可以发展出更多元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产业体系。

模式的进步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老年的护理服务人员,另一个是专业的养老政策决策者,养老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决定养老政策和行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也关系到养老卫生行业的未来的发展。

我们还需要有养老产品专门的设计师,这些设计师的水平和设计理念将决定智能设备是否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是否在将来能真的成为老年护理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武器。人才与智能养老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也是智能养老业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