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多重网格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2-11-02      访问: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谓适逢其时,一则契合于当前中国实际需要,可以发挥城市引领区域发展的作用,二则可以增强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竞争优势。南京在社会治理方面率先探索,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不少方面全国领先。

以多重网格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南京是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正在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促进条例》立法,网格化社会治理成为南京社会治理的鲜明品牌,并在实践中涌现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

一是终端采集和指挥研判上下联动实现“一网通管”。依托“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将组织、综治、公安、民政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部门工作,按社区(村)准入事项要求统一纳入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建立统一的网格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一个终端采集应用。依托市区街“一体化联动指挥平台”,进行大数据研判分析,推动市、区、街(镇)相关事件的流转处置。

二是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整体设计实现“全域覆盖”。构建以城乡社区网格为基础,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为枢纽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城市社区以居民小区、楼栋,农村以自然村落、村民小组,划分社会治理综合网格。不便纳入综合网格管理的行政中心、学校医院等实有单位划为专属网格,实现网格全域覆盖。

三是政法网格员与专职网格员两支队伍实现“力量互补”。推动政法机关干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法学会会员等“政法网格员”进网格,充实网格专业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和网格学院专业培训体系,构建网格员队伍的管理、培训、保障、激励机制,稳定网格员队伍。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建议南京注重高位统筹、系统推进和网格融合,通过多重网格化的融合,在现有横向的“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统称基础网格)之外,贯通纵向的“功能网格”。充分发挥包括网格员在内的社区工作者的纽带和动员作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注重高位统筹。在中央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级党委应当将市域社会治理列入重要日程,发挥主导性和创造性,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全方位整体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社会治理融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贯穿各领域各环节。

二是注重系统推进。根据治理现代复杂社会的需求,利用集成改革的契机,重新理顺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特别是健全完善社会治理相关部门之间统筹安排、信息共享、工作联动的协调机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围绕解决问题来配置资源,实现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提高政府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力推行扁平化和一体化管理,及时、主动、直接回应公共服务和民生方面的需求。精简管理层级,各种资源(包括管理人员和执法权限)尽量下沉到基层。

三是注重网格融合。现在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基本上是依循空间划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将社会治理的触角伸到基层,也找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抓手。但在一个流动性不断加剧、经济社会活动日益脱域化的时代,仅有相对固定的空间治理是不够的,所以,在现有横向的“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之外,应该结合和贯通纵向的“功能网格”。所谓功能网格,就是依循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划分的网格,譬如市场监管和应急管理,通常也是分片管理。网格融合就是条块融合。垂直纵向的管理体系,要扎根于平行横向的基础网格,并在扎根过程中实现自身管理体系的优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扎根,不是将业务或责任推给基础网格,而是使功能网格链接和赋能于基础网格,同时亦可强化职能部门自身履职的能力和成效。如果将功能网格充分融合于基础网格,则可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泛在化和弥散化,真正切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