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 访问:0
国家要依据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共同发展的要求,坚决摒弃传统体制弊端,以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为主要前提,细化城乡专业分工,强化城乡功能连接,加快探索并形成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乡村振兴为手段缓解当前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矛盾,并逐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角度,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为基础,深入剖析现阶段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稳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措施。
乡村振兴是使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均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有计划地稳步提升农村人民上岗率,确保该区域人民收入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农村居民达到安居乐业、福泰民安的总体目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拉大了乡村与城市的差距,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调整和把控城乡发展之间的平衡性,更好地推动城乡发展[1]。因此,充分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稳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其发展数量及质量皆获得空前进步。我国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城市建设总量已达657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5个、直辖市4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建制镇数量总计20 883个。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则高达58.52%。虽然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但是大多数农村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部分地域产生停滞或倒退现象,城乡二元结构愈发突出,导致现阶段城乡发展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此外,在城乡发展逐步不平衡的前提下,致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造成我国大多数农村出现“空壳村”“空巢村”及“空心村”等现象[2]。目前,我国200万个村庄正在逐步消失,其中甚至包括众多具有传统文化的古村落。在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下,农村区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三农”工作(即农业、农村、农民)逐渐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针对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急需调整的困境,城镇化进程中该如何安置农民等重要问题,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方针,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
2.1 城乡基础扎实,加速发展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其主要内容为运用先进的、科学的农业生产方法,如应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模式,以集约化经营为主,确保提升农作物产量及作业效率。进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农业面临诸多压力及挑战,尤其是城乡之间差距逐渐拉大,导致城乡发展失衡,严重阻碍城乡融合发展。因此,我国应积极引入新型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各级政府应响应党中央号召,多措并举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收入逐年攀升,为我国城乡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反哺有余,迅速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城市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浪潮中,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信息化、市场化及工业化随之得以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其产业结构也紧跟时代潮流,持续更新换代,从而促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另外,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创造了极为雄厚的基础,有效推动了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虽然主体需求各有不同,但是其目标是一致的,即早日实现。
3 乡村振兴战略下稳妥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3.1 建立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及政策导向
现阶段,我国仍未完全拆除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藩篱,尚未有效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有效机制。针对此问题,政府要充分运用其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地位,更好地利用职能,建立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及政策导向。例如,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思想意识,深化改革力度,并大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为城乡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同时,要以中心镇、中心村、产业园区为城乡主要衔接点,强化农村设施及服务网络的建设工作。
3.2 合理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各级政府要充分结合各区域实际,因地制宜,考虑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及具体实施方案,并深化联结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科学、合理地部署重大计划、重大工程、重大行动,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此外,编制、实施乡村振兴具体规划时,要注重考虑主体功能区,并充分发挥规划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引领城乡实现有效融合。另外,各级政府应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建立城乡融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充分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等建设,完善农村地区人力资源保障体制。
3.3 加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
如何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要充分发挥城市企业、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农村企业及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外,要有机结合城乡为一体,以建设互动融合的产业体系為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产业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3.4 重点做好十项工程建设
一是全面践行乡村规划提升工作。综合多项规划,全方位服务于乡村发展规划,重点对管辖范围内的产业布局、空间形态、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及公共服务等内容进行系统、整体地规划设计。二是推进乡村特色乡镇建设。充分采用特色“乡镇+农业园区”(景区、产业园)的特殊方式,大力推进功能复合、产业聚集、以城带村的特色乡镇工程建设。三是完善保护修复生态农业相关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开展以理水、护林、整田、改院等为主体的生态农业保护修复工作,形成预期的院在林中、林在田中的新型乡村集聚体系。四是大规模开展大地景观再造工程,主要以土地综合治理为前提,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全方位推进高标准农田、乡村增绿、提升城乡风貌、特色乡镇建设。五是加大力度整治乡村人居环境。例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百镇千村”景观建设活动,努力提高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水平,使农村真正走向园林式道路。六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尽全力开展乡村农产品品牌创建、品牌输出和品牌宣传营销三方面工作,打造农业品牌的设计之城、农产品集散之都。七是深化乡村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引导城市创业创新团队及社会投资企业落户乡村,并与乡村集体经济加强合作。八是切实推动农民增收。通过政策制定等方式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等。九是科学、合理地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要大力提升乡村居民的综合素养,积极营造文明乡村氛围,拓展公共文化供给渠道,强化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十是有效发展并治理城乡社区。致力于社区服务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治理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的治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3.5 积极推动乡村重点改革工作
第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产业链、延长价值链为主体内容,完善农业产业相关体制;以拓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为主导,建立农业生产体系;以充分扩展土地适度规模为基础,健全农业经营体系;以优化资源组合为依据,重组农业经济体系。第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级政府主动作为,大力推动乡村土地改革制度,深化乡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进一步完善其集体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第三,深化乡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乡村金融组织结构、产品体制、服务意识及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第四,深化乡村农产品服务、生产、供给体制改革。加大新产业、新业态等领域的资金、资源投入,强化与社会各界的联合,努力创建涉农领域资源优化组合投资体,实现共同作为,推动区域开发,为乡村居民创建新的增收门路。第五,深化乡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打造“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组织体系,积极创建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努力推动以各级政府及主体功能区为重要组织的经济发展工作。
4 结语
城乡融合是我国走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发展趋势。城乡发展的有机联系及相互促进,促使城乡形成互补式发展格局,实现了产业、空间、文化的“三融合”。另外,城市的文化、商业及人才顺应时代发展,集约成全新的发展动力,进驻农村地区,达到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逐渐覆盖农村的预期目标,有利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