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访问:0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分别进入了转轨、转型期,基层社会管理也越来越多变复杂,社会矛盾、对抗冲突日趋明显,处理处置的难度不断加大。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已成为基层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地方党委政府在维护基层政权稳定中担负着重要职责,面对复杂的社会管理环境,需要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探索符合基层社会实际的管理体制,提升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确保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要重点在加强四个建设、增强“四力”上下功夫。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社会治理的影响力。社会治理不能脱离实际,必须坚持“党委领导”、“党管一切”的政治方向。但坚持党委领导,并非倡导党委组织包揽一切,而是优化重塑党委与政府、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巩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主题活动、考核评议等形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基层干部能动性,提升党员先进性,从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中的权地位。
要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增强社会治理的服务力。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构建辐射能力强、载体功能强、服务能力强的农村社区中心,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下移,实现社会公共管理的社区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建设,通过进一步规范选举、强化监督,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加强对群众自治组织的指导,引导基层管理干部尤其是村级干部明确服务与发展的职责,提高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要加强基层民间社会组织建设,增强社会治理的发展力。没有民间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壮大,社会就无法承担繁杂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也就无法形成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社会机制的良性互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积极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使其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责任。加强民间和社会组织建设,要对之进行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和加强引导,要给予必要政策、资金支持。
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增强社会治理的凝聚力。社会价值共识与社会认同是构建农村社会管理网络的核心,其核心形成在于通过社会公共文化建设,把社区建设成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要采取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要努力做到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要不断壮大文化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解决看书难、看戏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