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创新社会管理 共建和谐城市

2020-12-14      访问: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的新矛盾,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共建和谐城市要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口管理。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努力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共建和谐城市要注重民众参与。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因而,民众的利益诉求会显得 尤为重要。德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视民众参与的力度,将其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互联网、报纸等向市民公开征询意见,并对结果进行公示,向公众解释,最终 做出决定。我国目前社会管理也非常注重基层民众的参与,但是相比之下力度显小,应当进一步扩大民众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等参与范围,便于形成合理 的决策。

创新社会管理,共建和谐城市要处理好外来流动人口问题。目前,外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庞大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城市更加明显,这 部分人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却很严重,医疗、居住、教育、公共服务等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压力,城市人对外来人口的 “歧视”更是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山东省在全国率先结束“二元制”户籍管理体制,放宽城市、城镇落户条件,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市、城镇移转。在人口管理方面,建立了“常住人口常规管、流动人口跟踪管、特殊人群重点管”的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对常住人口,依托居住地进行管理。对流动人口,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制定《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要点》,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模式,强化“服务网”、“防火墙”、“责任链”三项措施,完善报告登记、协管员聘用、跟踪帮教、网上管控、分层管理五项机制,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问题,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对特殊人群,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和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监管和教育转化工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扩大公众参与、推动社会管理的民主化已逐渐 成为当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应当加强社会组织、民众的参与力量,保护好城市安全,处理好外来流动人口这一重要问题,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 作,为构建和谐城市共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