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 访问:0
自住建部提出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的要求以来,智慧社区已经经过了近20年的漫长摸索。2014年5月住建部发布《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指出建设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2018年,发改委提出了“绿色智慧社区”的建设要求,即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的五化建设要求,让居民的生活更安全、便捷、舒适和愉快。同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互联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将“互联网+”和社区管理的深度结合,加速智慧社区的发展。
智慧社区的现状
1、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社区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社区建设管理、社区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社区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社区建设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社区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社区。
2、社区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辖区内封闭小区的数量不断增多,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手段来辅助社区、物业对社区进行管理,从而满足住建部要求的更高效、更可靠、更便捷的社区管理模式要求。但在目前实际建设过程中任然存在一些问题:
a)已建的智慧社区平台多为社区自行定制或集成商的标准化系统,运营平台的协议不一致,各平台之间很难做到系统兼容,不利于后续智慧城市的多平台融合,社区的个性化需求也难以做到全部满足。
b)建筑本身的人行出入口建设类型繁多,但大多数都存在不适合高流量人员同行的通病。
c)流动人员的信息采集存在弊端,存在流动人员信息更新不及时,为治安管理带来隐患。
3、智慧社区的现状
智慧社区的建设时一个多专业的整合,在有限的资金预算下,要保证符合政府要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的五化建设,就需要制定一系列匹配的产品模块。现有的智慧社区建设主要还是以政府需求为导向,融合治安、治理、便民等需求。
4、智慧社区的多方效益
a)社区、物业。获得基于社区、小区的 “互联网+”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社区、物业工作人的工作效率,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工作管理模式,有效管控外来人员,更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
b)居民。快捷、高效的无感知门禁体验,与警务系统联动的安全保障,及时获取社区、小区的便民服务信息。
c)通信服务商、建设方。各类社区、物业的行业应用平台的业务切入,获得更精准的海量数据体系,弱电管道的充分利用,增加了通信业务的新价值。
智慧社区的典型方案
智慧社区平台通常都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根据政府要求及社区的自身情况,一般会配置以下几套子系统以达到实现对小区“全区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管理要求。
1、住房管理系统。基于房屋的标准化管理,多业务类型,通过人工入录和系统联网的方式给社区管理提供基础保障。配合公安通过物联网和信息化系统,加强社区出租房管理,实现智能化排查,提高出租房安全。通过收录商业网点信息,加强管理,并开通各类便民服务。
2、人员管理系统。基于房屋的常住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常住人员的各类数据。在小区出入口、电梯轿厢内安装人脸抓拍单元,对进入小区和住宅楼内的人群进行图像获取进行留存,提供实时比对布控、历史数据查询、轨迹分析等服务。加强重点人员的出行管控,并设置重点人员预警。基于视频系统的外来访客人员的行动轨迹获取,实时管控外来人员信息及活动区域,实现滞留人员的精确定位。
3、车辆管理系统。通过人、车、屋的数据合一,对社区内车辆进行管控,对重点车辆进行追踪,联动警务站实现实时预警。
4、社区关爱及求助系统。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智能化的求助终端,实现快捷的救助服务,对社区内孤寡老人及需要关爱的人员进行精准救助。实现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基于房屋的标签化管理,便于社区日常工作。
通过建立面向社区的智慧社区运营模式,将优质企业引入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营中来,建立多元化的运营服务机制,尝试市场化的运作,将更多的资金引入进来。
在社区的治理中,智慧社区能极大的提升治理效率、社会效率,能真正的践行居民的美好生活。
作者:戴方 马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