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困境与反思

2021-02-05      访问: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者们的视角逐渐转向了社区治理。近几年,大量对社区治理的研究层出不穷,其研究也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对社区治理主体的研究,包括两委、物业、业主委员会、社区组织和居民等;第二,对社区治理过程的研究;第三,对社区治理效果的分析。进入2013年后,学者们对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多,网格化管理也随之在全国大小社区普及,成为社区领导津津乐道的管理方法。但是网格化管理的实际运行真的提升了社区的治理绩效吗? 

社区治理网格化

一、网格化管理的应然理念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至此,网格化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大范围推行。网格化的施行是为了提高社区的治理绩效,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它包含了以下几个理念: 

(一)服务功能 

网格化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居民,其功能是服务于居民。网格化管理是将社区分成若干个网格,让网格长进行管理,其寓意是为了方便网格长能够及时了解居民所需,听到居民的声音,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也责任到“格”,居民有什么意见或困难,可以即使联系网格长,拓宽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途径,也改善了党群、社群的紧张关系,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快地回应和解决问题,提高居民的满意感,提升社区治理绩效。 

(二)居民参与 

网格化管理将偌大的一个社区分成若干的小网格,并且划分责任人,责任到人。这样将原来特别大的单元划分成小单元,增加了沟通的机会和渠道,居民会逐渐改善陌生的环境,逐渐了解邻居,了解居委会,转变其漠视作风,逐渐参与沟通交流,参加到社区的活动中去,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社区的一员,有了社区归属感,就更愿意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治理现代化 

网格化管理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需要相应的配套设备、制度和专业人员,通过平常网络中的走访、交流、沟通和搜集信息,做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矛盾问题的提前预防,更高效地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提升社区的治理绩效,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网格化管理的现实运行 

随着国家的鼓励支持,网格化成为社区青睐的管理方法,几乎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建立了网格化,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却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已经背离了应然理念,其效果也并没有提升社区治理绩效。 

(一)社区干部管理理念难以转变 

由于长期的官僚作风和官僚本位观念,许多社区干部都还是把自己当成官老爷,与居民之间隔着深深的鸿沟而无法逾越,他们依然将网格化当作管理者的手段,而不是服务的对象。社区干部将社区居民看作是被管理者而不是社区的成员和社区的参与者。从国家鼓励网格化的推行的动机而言,社区干部只当作是又一行政任务,是强制性政策的被动实施,而没有真正转变理念,没有从管理走向治理。 

(二)社区居民实际参与率依然很低迷 

虽然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实行了网格化管理,但只是简单的样子而已,只是把社区分成了几个网格,分配相应的网格长,看起来都比较齐全,似乎真的在实行网格化管理,但是网格化的真正实行离不开一系列的配套设备、人员和制度,只是简单的区域划分和人员分配是远远不够的。从外观看,似乎网格化已经建立,但是许多居民并不知道什么网格化管理,他们认为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社区干部依旧一年见不上一次,对社区消息依然一无所知,居民发表建议、参与社区的途径和渠道依然不畅通,居民的归属感不强。 

(三)治理方式依旧传统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所有的网格长都是两委班子成员,大部分都是身兼数职。网格长身兼数职,事务繁忙,每天忙着建立台账,处理行政性事务,根本没有时间做其网格长的工作,深入居民,与居民交流,沟通民意。许多居民表示,自己都不知道网格长长啥样,几年了没见过。即使在披上了网格化管理的高技术外衣的情况下,其管理手段依旧是过去传统的方式,网格化管理的真正效果并没有得到实现和发挥。 

三、网格化管理之反思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呈现超大型和复杂化的趋势,网格化管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绩效的良药。的确,网格化管理在提前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有着不错的理想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社区能力较低,社区情况不同,所以网格化管理的应用和实施也是需要因时因地而变化的。 

(一)我国社区治理能力尚处于低水平 

我国社区治理从2000年才开始陆续有所研究,起步较晚,社区治理的经验和土壤尚不成熟,阻碍了网格化管理的运用和实施。 

一是我国职能理念转变较慢,服务理念依然没有取代管理甚至统治的传统观念;二是我国社区依然是政府部门的行政末梢,承担着大量的行政事务,无暇去较好地推行网格化管理;三是我国社区财政紧缺,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网格化管理中;四是我国的公民意识薄弱,公民参与的意识较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十分严重。 

(二)我国社区形态各异,万分复杂 

但不说我国社区现在分为差异迥异的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就只论我国的城市社区,也千差万别,社情各异,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需要网格化的管理。在社区成员复杂的情况下,统一实行网格化管理,无异于“保甲制”和“单位制”,这样并不能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区,探寻多样化的治理方式才是正确的选择。 

总之,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网格化管理虽然可能成为基层治理的一种方式,但是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地把它作为包治百病的神药。首先,在强调政府作用的时候,不能只重视政府的作用,要做到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带动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的参与;其次,应当积极地探索合作治理的可能,发挥多方力量,使之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